团队简介
本团队依托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古田)菌业研究院、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微生物工程实验室、生物工程实训中心等科研平台,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代谢调控手段从分子、代谢水平上探讨微生物(包括食药用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发育、基因调控、基因功能、代谢途径等重要的生物学机制。同时,本团队也致力于生物环境与食用菌互作机理研究;食药用真菌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及初、次级生产废渣的可持续再利用研究等;近年来在食用菌品种选育、食用菌生长发育与高值化利用方面的研究取得系列进展,以科技赋能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在产学研对接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科技部扶贫典型案例。本团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课题及其它30余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5项。
公司产品
研究生导师团队拥有较强的产学研经验,其中教授3人、讲师/助理研究员3人、科研助理1人。实验室每年有多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或校级奖学金。
招生专业: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生物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态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物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含发酵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
联系方式:请将联系导师的邮件发送至hukaihui62@126.com
团队构成
团队负责人:胡开辉
团队成员:孙淑静、张燎原、金文松、陈利丁、钱鑫、李佳欢
团队成员简介
胡开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古田)菌业研究院首席专家、福建省食用菌产业重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首席专家、十大网投官方入口科技服务企业专家,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协会理事、福建省非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食用菌专业专家组成员。主持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重大农技推广项目1项、省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项目1项、省科技厅产学研重大专项项目1项、省种业工程项目1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SCI 10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排名第一的3项);食用菌新品种认定2个(闽真1号、闽真2号);科技成果“真姬菇育种新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闽真2号推广应用”获2014年福建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第七届紫金科技创新奖,宁德市第一届农业推广奖二等奖;“银耳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获2016年福建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2);获2017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福建省2020年度“最美农业专家”、2021年度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首届古田县“菌都英才”杰出人才等称号。
研究方向:工厂化食用菌品种改良与代谢工程、工厂化食用菌营养生理与控制技术、食用真菌资源开发与深加工
招生方向: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生物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物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含发酵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
联系方式:hukaihui62@126.com
个人主页:/_s22/44/d9/c1136a214233/page.psp
孙淑静,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十大正规网投平台副经理,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古田)研究院经理,入选福建省百千万工程人才,福建省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从事访问学者研究。福建省第25届运盛青年科技奖、十大网投官方入口“金山学者”拔尖人才、“福建省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十大网投官方入口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获得者。中国菌物学会理事兼木耳类产业分会秘书长、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批福建省火炬创业导师、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导师、菌物学报编委。主要从事食药用菌品种改良与选育、食用菌生态学及食用菌营养品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项目18项,其中主持国家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福建省基金重点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福建省重大农技推广项目、省政府种业工程、省食用菌重大平台等项目6项,评审成果3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真姬菇、银耳新品种认定4个,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福建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专利奖三等奖1项、神农福建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1 项、宁德市农业科技推广奖二等奖、省级“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等。
研究方向:食药用菌品种改良与选育、食用菌生态学及食用菌营养品质
招生方向: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生物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物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含发酵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
联系方式:shujs2010@sina.com
个人主页:http://teacher.fafu.edu.cn/smxy/ssj/list.htm
张燎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专业分会委员,福建省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食用菌学会理事,中国菌物学会茯苓分会理事。十大网投官方入口“金山学者”青年拔尖人才(2017)、“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2014)、“十大网投官方入口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14)、十大网投官方入口“金山学者”青年学术新秀(2013)获得者,2010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14-2015在Konkuk University工学院生物化工系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生物转化、活性成分合成途径解析与合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福建省生物产业技术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专项、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十大网投官方入口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以第一申请人申请专利3项,授权3项。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生物转化、活性成分合成途径解析与合成生物学
招生方向: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生物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物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含发酵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
联系方式:zliaoyuan@126.com
个人主页:http://teacher.fafu.edu.cn/smxy/zly/list.htm
金文松,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古田菌业研究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古田)菌业研究院副经理,福建省罗源食用菌科技小院负责人,福建省农学会理事,福建省食用菌学位理事,福建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银耳海鲜菇岗位成员。2007年获河南科技学院学士学位,2010年获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微生物学硕士学位,2016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2016年十大网投官方入口“A”类博士引进人才。工作以来,主要从事食药用真菌研究,包括三个研究方向:食药用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途径解析;食药用菌次级代谢产物鉴定与生物学功能研究;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与栽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厅级项目3项;主持古田县政府专项基金1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食用菌新品种省级鉴定1个,软件著作权等记1项。
研究方向:食药用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途径解析; 食药用真菌次级代谢产物鉴定与生物学功能研究;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与栽培
招生方向:生物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含发酵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
联系方式:jinws@fafu.edu.cn
个人主页:http://teacher.fafu.edu.cn/smxy/jws/list.htm
陈利丁,讲师、硕士生导师、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古田)菌业研究院专家团队成员、中国菌物学会木耳类产业分会副秘书长。201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2014—2016年于苏州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现就职于澳门十大正规网投平台。主要从事食用菌生长发育营养机理、食用菌加工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及食用菌的精深加工技术与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7篇。2022年获第十四届十大网投官方入口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研究方向:食用菌生长发育营养机理、食用菌精深加工与加工废物高值化再利用
招生方向:生物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物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含发酵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
联系方式:chenliding@fafu.edu.cn
个人主页:http://teacher.fafu.edu.cn/smxy/cld/list.htm
钱鑫,讲师、硕士生导师,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古田)菌业研究院专家团队成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Frontiers in microbiomes》编辑,《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专题编辑,《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审稿人;从事真菌生态学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一作或通讯10余篇。
研究方向:生物环境与食用菌互作机理研究
招生方向:生态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物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物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含发酵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
联系方式:qxxb2006@163.com
五、联合招生团队简介
(一)本校作物逆境生物学及其遗传改良创新研究团队(老师为牟少亮、邱爱连)
作物逆境生物学及其遗传改良创新团队主要开展辣椒和水稻等作物的逆境生物学及抗逆遗传改良研究。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专项、福建省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福建省蔬菜重大专项、种业工程重大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近20项。团队瞄准辣椒等茄科作物在高温高湿下发病严重这一突出生产问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在高温高湿条件发病严重这一选择压力下,辣椒资源存在协同应答高温高湿和病原菌侵染的分子机制,强化这种机制是培育高温高湿下抗病作物品种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团队综合应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手段,对辣椒应答高温高湿和病原菌侵染的信号传递网络中交互作用的重要节点开展了功能鉴定和作用机制剖析,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包括协同应答高温高湿和病原菌侵染的CaWRKY40介导的信号网络及其作用机制剖析、由系列elicitin介导的辣椒疫霉致病和SRC2-1、SGT1等介导的辣椒防御反应协同进化机制,部分成果最近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Plant Cell & Environment,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Physiol Plant和Plos one等国家权威刊物上发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
(二)三明学院生物工程研究团队(导师为孙刚教授、房岩教授)
该团队长期从事生物工程、生态工程、环境科学相关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生态界面动力学及仿生多功能材料的设计及机理研究,在团队建设、公司产品与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参与973重大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9部;研究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
孙刚,男,辽宁大连人,1969年出生,博士,教授,东京农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生物工程、生态工程、环境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对生物/生态界面动力学有较深感悟。现任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三明学院生物工程学科负责人、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生处副处长。
房岩教授致力于生物学与材料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将仿生多功能智能材料作为主攻方向。以实际应用条件为背景,将生物工程、仿生工程与材料工程有机融合,探索生物表面微观形态与结构仿生、功能仿生、材料仿生的耦合机理,建立昆虫翅表面微纳结构参数库、量化指标与粗糙程度评价体系、润湿模型方程,分析形态、结构、材料、柔性等耦元对疏水性、自清洁性、粘附性等生物功能的集成协调效应,揭示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生物耦合规律与优化设计原理,将生物模型向技术模型转化,构建结构智能化、功能系统化、材料多元化的复合仿生体系,实现从自然界的生物原型到工程界的仿生设计。
(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加工与功能食品研发团队(导师为赖谱富副研究员/副所长)
该团队主要从事食用菌加工、功能营养食品精准创制、天然活性因子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在食用菌加工研究领域处于全国同行前列,为全省乃至全国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大量食用菌加工技术。拥有农业农村部“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农业农村部“亚热带特色果蔬菌加工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副理事长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银耳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福建省科技厅“海西珍稀食用菌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等省部级平台。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100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农业部十大科技创新推广成果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多件,已授权国家发明50多件;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开发了十大类食用菌功能营养食品30多个,成果在30多家国家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推广应用。
赖谱富,男,1983年2月生,副研究员,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福建省首届青年托举人才、福建省青年托举人才、福州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福建省科技厅通报表扬科技特派员,现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保鲜加工岗位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协同创新5511工程首席专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兼任海西食用菌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中国菌物学会食用菌采后与加工产业分会理事、福建省食品科学学会理事、福建省食用菌学会理事、福建省食用菌协会理事。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项目60多项,鉴定(评审)省级科技成果21项;获科技奖励29项,其中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十大科技创新推广成果奖1项;主持获批国家标准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国际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学术论文5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