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余:男,1968年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十大网投官方入口优秀教师、教学贡献奖获得者。现为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福建省生态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际化感学会会员,美国土壤学会、作物学会、农学会成员。澳门十大正规网投平台经理助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农业生态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主、参编教材10部,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一、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农业生态学、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博),药用植物生态学(本、硕)
二、科研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
(1)水稻化感作用、无公害高产高效
(2)农业环境污染修复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化感水稻根际土壤关键微生物的蛋白质互作及其功能》(31070403),主持人:林瑞余。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化感水稻根际土壤差异蛋白质分析》(30671220),主持人:林瑞余。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太子参连作介导根际土壤环境灾变的机制与控制新策略(U1205021)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参加人:林瑞余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亚热带常绿乔木细根衰老过程中养分转运的研究》(30170770)主要参加者。
(5)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紫苏富集重金属镉的分子机理研究》(2013J01083)主持人:林瑞余。
(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镉污染胁迫的分子响应》(2009J01056),主持人:林瑞余。
(7)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稻米高效安全生产及产品综合开发技术集成与示范》(2011GB2C400011),主持人:林瑞余。
(8)福建省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水稻无公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闽农科教【2011】417号),主持人:林瑞余。
(9)福建省星火计划项目《草-牧-沼-蔬循环农业经济建设与示范》(2011S0086),主持人:林瑞余。
(10)高r-氨基丁酸萌芽糙米专用品种的筛选与开发(2010N5004),福建省科技厅项目,2010-2012,主要参加者。
(11)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小麦化感作用的根际微生物学特性研究》(0B08B005),主持人:林瑞余。
(12)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稻田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JA09084),主持人:林瑞余。
(13)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水稻化感作用的根际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机理研究》(2005K039),主持人:林瑞余。
(14)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多元氨基酸微肥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J99039),主持人:林瑞余。
(1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水稻UV-B胁迫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2006-2008,主要参加者。
(16)福建省粮食科技重大专题《水稻新品种(组合)高效生产和加工新技术研究》(2004NZ014)。主要参加者。
(17)福建省科技厅项目《水葫芦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对策》(2004N073),主要参加者。
(18)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中亚热带人促阔叶次生林物质与能量》2001J038,参加者。
(1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常绿阔叶树人工林材质变异规律的研究》B0110025,参加者。
(20)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壳聚糖在林业上的综合应用研究》K20039,参加者。
(21)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改性壳聚糖与天然抑菌复合物对果蔬防腐保鲜的研究》(K02046),参加者。
●教学研究项目
(1)十大网投官方入口质量工程项目《生物学实验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主持人:林瑞余
(2)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化感小麦化感物质组成动态分析及其氮素营养调控》,2010年,指导教师:林瑞余
(3)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紫苏修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2009年,指导教师:林瑞余
(4)十大网投官方入口教学改革项目“药用植物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9年。主持人:林瑞余。
(5)福建省精品课程《生态学》,2005年,主要参加者,主持人:林文雄。
(6)国家级精品课程《生态学》,2008年,主要参加者,主持人:林文雄。
●主要论著
(1)《农业生态学》,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
(2)《生态学》,参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
(3)《药用植物生态学》,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07。
三、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近几年发表的部分论文
(1)Tillage, Crop Rotation, and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Wheat in Central Montana. Agronomy Journal,2014, 106:1-11(SCI收录).
(2)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ascorbic acid, dopamine and uric acid using poly(4-aminobutyric acid)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3, 178: 359–365(SCI收录)
(3)Electrochemical sensor of 4-aminobutyric acid based on 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polymer
Anal. Methods, 2012, 4, 482-487(SCI收录).
(4)Impact of applied phenolic acids on the microbes, enzymes and available nutrients in paddy soils. Allelopathy Journal, 2011,28(2):225-236.(SCI收录)
(5)Impact of allelopathic rice seedlings on rhizospheric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their functional diversity.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7,27(9): 3644-3654.
(6)Adaptation of the invasive plant water hyacinth (Eichhorniacrassipes [Mart.] Solms) exposes to different acidic conditions.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36(5):525-531.
(7)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碳源代谢功能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8):597-603.
(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感小麦根系分泌的酚酸类物质。四川农业大学,2012,30(2):140-143.
(9)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5):597-603.
(10)水杨酸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8(2):225-228
(11)丹皮酚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4(4): 409-412
(12)对羟基苯甲酸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分析科学学报,2012,28(4):469-472
(13)聚4-氨基丁酸修饰碳纳米管掺杂碳糊电极的制备及其对多巴胺的测定
传感技术学报,2013,(1):7-11
(14)水稻叶片对镉胁迫响应的蛋白质差异表达。《应用生态学报》,2011,22 (4):1013-1019。
(15)紫苏对不同浓度镉胁迫的生理响应。《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3):672-675
(16)苗期不同化感潜力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2):302-306.
(17)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的能量积累与热值分析。《作物学报》,2007,33(11):1794-1801.
(18)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形成过程的固碳特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441-2448.
(19)不同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热值与能量特征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1899-1904.
(20)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5):139-146.
(21)化感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 ( 4 ) : 894- 899。
四、成果与荣誉
(1)参加的科研成果《水稻高产优质安全栽培的分子机理与关键技术》,201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2)
(2)参加的科研成果《无公害优质稻米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3)参加的科研成果《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2007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9)。
(4)参加的科研成果《富含γ-氨基丁酸萌芽糙米食品的研究与开发》2009年经福建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闽教科评审[2009] 10 号),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主持的教学成果2009年获得十大网投官方入口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6)参加的教学成果《强化“四位一体”和教研相长理念培养生态学创新型人才》2014年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特等奖。
五、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澳门十大正规网投平台/农业生态研究所
通信地址:福州市金山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 澳门十大正规网投平台,350002,福州
E-mail: lrylin2004@163.com